实验室是神圣的地方,范冰冰们请不要“亵渎
实验室是一个神圣的地方,请不要随随便便在我的“家”里作秀。
常有粉丝在后台向西安研硕留言说实验室的工作太枯燥太“底层”,想逃离实验室。但正是这个大家想讨论的“家”,却有无数明星公知前赴后继的往里冲。他们有的是为了科普,有的则是为了“作秀”
西安研硕之前就介绍了某教育大厂老板和某明星在实验室中出的“洋相”:
无独有偶。
上周,“顶流”范冰冰的一组实验室照片意外走红。照片中范爷在实验室“认真”的做着科研,并配文案夸赞团队的严谨认真、安全严格。
在实验室里,范冰冰手持烧杯搅动溶液,可能这在娱乐圈里也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手法。但在实验员的眼中,这却无疑是个典型的反面教材。
今天,西安研硕就这组“摆拍”教材来说一说,到底范爷犯了哪些“错误”?
我们从左到右,先上后下的顺序,从鸡蛋里挑挑骨头。
1、长发裸露
谁没把你的长发盘起?谁给你穿的白衣?我们都知道,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前,女士必须将长发整理好,以免头发垂下导致危险事故发生。这是一个常见的实验室安全问题,即使在世界名校耶鲁大学,也曾在2011年发生过学生长发卷入车床不幸丧命的悲剧。另外,长发也可能会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或是污染试剂、增加其他污染源;
2、戴耳机
范老师,科技范儿不是靠蓝牙耳机来烘托的,而是专业、安全的实验室操作习惯。很多实验室是不允许实验员佩戴各类首饰的,在耳朵上的蓝牙耳机其性质和耳饰基本一致,会产生诸多不安全的因素。同时,使用蓝牙耳机的时候很容易引起操作失误。而一旦出错,因为听音乐或者通话造成的分神,很容易导致无法找到出错的地方。
3、未佩戴口罩
口罩可不是只有在公共场所防护疫情用的,在配置试剂或处理样品的时候,及时试剂样品没有毒性对实验者身体没有伤害。不佩戴口罩也很容易造成试剂和样品的污染。
4、没戴手套
在实验室,常见的手套有丁腈手套、乳胶手套、PE手套,其中以PE手套价格最为便宜。不裸手触摸试验用品,是为了个人安全,也是为了保障器材安全。比如你戴着手套拿起了一瓶硫酸,硫酸瓶外有一滴残留物,你戴着手套,摸到了也可以心平气和的放下。但如果没戴手套,极有可能就一下子丢到地上,这就是戴不戴手套的影响性。
5、刘海过长
本题是第一题的附属题。从教材中,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员佩戴了护目镜(虽然可能还是为了渲染画面的科技感),但起码也是做了一些防护,比如避免溶液飞溅之类的。但过长刘海可能会成为风险。当靠近溶液观察时,刘海可能会接触到溶液。
6、手指甲染色
em,我承认这条“罪名”有些苛刻,毕竟只要戴上手套,完全可以遮挡住手指甲。
7、溶液未贴标识
当然未必都贴上标签,在配制过程中,我们往往用马克笔在烧杯上写一下内容物是什么。这样的好处非常明显,一旦中途有事离开,回来后能迅速找到配制的东西。而且桌面上我们没有看到任何配制记录,或者类似配方之类的纸质文件,怀疑有漏写记录风险。
8、仪器无状态标识,无操作SOP在附近。
仪器状态一般也就这几种,运行、维修、待机,随手调到合适状态,这是要养成的职业习惯。因为有些设备,你明明在预热,别人一看状态标识还是待机,可能以为是忘了关机,搞不好随手就给你关机了。此外,桌面上几个设备可能是PH计或者电导率仪之类的,因为图片不够清晰,所以看不清有无计量校准的标签。如果没有,这类属于强制计量校准的,必须定期计量校准。
9、瓶子无标签
一般摆放到桌面的是在用的试剂,所以标签要有。(害~其实瓶瓶罐罐也都只是道具而已,我又何必呢?)
10、容量瓶有存液
这个绿色溶液的瓶子应该是容量瓶,容量瓶的作用比较单一,就是对于精准配制的溶液体积做出界定。容量瓶底部三角形,上端是长长的瓶颈,这个结构也就表明它不适合多次取液体。所以只能用于配制过程,而非长期保存溶液。一个容量瓶里的液体,正常情况下,要么是正好到刻度线,要么是空的,不会出现半瓶子的状态。
至于墙上没有温湿度计,设备旁边没有对应的使用记录本这类的,我们就暂且认为是图片拍摄时没拍全吧。
其实,我们去苛刻的深究照片中的问题并不是刻意diss明星,不是对他们要有多么高的要求,毕竟他们不是专业选手。
但作为公众人物,利用“不专业”的行为来误导“不知情”群众还大肆宣传“任真严禁”,是不是就有些可笑了呢?
此类情况近些年真的是层出不穷:
某明星用鼻子直接闻试剂的“作死”现场
某明星的冷凝管“悬案”
某明星的“嘴吹(酒精)灯”
某明星的滴管悬空
某明星的冷凝管“悬案”
某明星的“嘴吹(酒精)灯”
某明星的滴管悬空
西安研硕希望未来这种“非专业”引导越来越少,也希望利用这些反面教材引起实验员的重视。
火灾、爆炸、伤亡,已经太多太多了,祝每位实验员都能平安快乐的工作和生活。
上一条:《汉服着装指南》等9项CNTAC团体标准计划项目开始立项审查投票 下一条:防护口罩专利技术发展 返回列表